主持人語:在充滿期待與挑戰的2023年,國慶黃金周被看作是檢驗消費市場回暖的年度大考。文旅部數據顯示,中秋國慶節假期,國內出游人數8.26億人次,實現旅游收入7534億元,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71%、129%。佛山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,八天假期接待游客達到336萬人次、實現旅游收入1.8億元,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49%、47%??偟膩碚f,佛山旅游消費正呈明顯回升態勢,但對比全國數據,復蘇勢頭未超預期。觀察國慶黃金周全國文旅市場的趨勢與特點,佛山文旅市場還有哪些潛力可挖?如何打造文旅消費新觸點促進假日經濟發展?本期圓桌論壇就此展開探討。
主持人:小青
10月1日,2023順德“最炫嶺南風”國慶大巡游在順峰山公園熱烈舉行。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周焯杰攝
本期嘉賓:
李凡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旅游系教授
李偉軍 佛山市委黨校教務二處教師
劉軍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經管學院黨委書記、副教授
李凡:打造潮味十足的嶺南文脈之城
今年中秋國慶假期的旅游數據,顯示了國內旅游業的強勁復蘇態勢。就佛山而言,盡管文旅市場也有很好的表現,但與全國相比尚未達到預期水平。
目前,佛山在旅游產品供給上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,包括部分景區老化破舊,缺乏亮眼的頭部景區;歷史街區和休閑商圈呈碎片化和孤島化,難以形成文旅消費的集聚效應;許多旅游景點仍以傳統觀光模式為主,旅游產品創新動能不足等。這些都限制了游客的體驗和滿意度。
文化是旅游的靈魂,也是佛山文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。佛山市明確提出“務必成為傳承嶺南廣府文脈領頭羊”,這必然要求加強佛山嶺南文脈之城建設,講好“最佛山”的文化故事,以此促進文商旅城的融合,促進佛山文旅消費發展。
一是打造高品質、高顏值的歷史文化休閑街區。佛山老城雖然有嶺南天地這張名片,但也有國瑞-升平里“門庭冷落”的情況,各歷史文化街區彼此割裂,缺乏有機聯系,城市漫游(City walk)缺乏連續的空間載體,難以形成明顯的集聚效應,佛山古鎮文旅品牌的整體辨識度不高。佛山在繼續推動佛山老城、大良老城等城市更新和街區改造中,除了以“微改造+微更新”等手法復現城市舊區嶺南文化特色和活力外,要借鑒潮州古城、蘇州古城等城市經驗,注重營造城市文脈廊道,疏通老城經脈,打造高品質高顏值的歷史文化休閑街區。
佛山嶺南天地人潮涌動,市民消費熱情高漲,充滿煙火氣。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洪海攝
二是將非遺資源優勢轉化成好的文旅口碑。佛山的非遺資源非常豐富,但非遺的資源優勢尚未轉換成好的文旅口碑。首先是缺乏非遺集聚、展演和消費的文旅空間。原來頗有知名度的佛山民間藝術社已不復存在,新的適安里等非遺一條街也人氣不旺,非遺仍呈“散兵游勇”式、“臨時集市”式的分布。其次是缺乏科技含量嵌入和高文化創意的非遺文旅項目,各非遺之間也缺乏整體性的文旅融合與協同發展。佛山嶺南文脈之城建設,既要將武術、陶藝、粵劇、美食、醒獅、民間工藝等植入老城、景區、街區、商圈之中,更要重視佛山老城、大良老城的非遺集聚街區營造,與現代科技、時尚藝術、特色飲食等產業融合,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進行場景化、互動式、沉浸式轉化,增強游客多元化體驗,打造城市文化IP,例如“博物館之城、美食之城、音樂之城、功夫之城、陶藝之城”等。
三是建構活力十足的潮流空間。嶺南文化是開放和包容的文化,嶺南文脈之城建設和佛山文旅發展不能躺平在厚重的歷史文化上,更要向前看,要守正創新??梢钥紤]以“潮音樂”“潮非遺”“潮功夫”“潮生活”等專題策劃,推動城市文化與時代潮流深度結合。通過打造“傳統+流行”城市音樂品牌,培育佛山成為嶺南音樂的集聚地,以高水平展覽、文化節慶和賽事助力佛山打造“潮玩之都”。推動潮流文化與傳統文化、制造業發展、城市文化生活深度融合,讓潮文化融入城市肌理,讓佛山文旅消費既有歷史味道,又有潮流風貌。
李偉軍:順應旅游新趨勢,開辟旅游新賽道
今天,旅游正在被重新定義。近兩年的旅游實況表明,傳統主流的長途游、觀光游、景點游已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多元化、個性化、品質化的出游需求,短途游、體驗游、自在游等因符合當代人對旅游的輕奢理解和享受追求,正受到熱捧。對此,佛山要積極順應趨勢變化,找準著力點,開辟旅游發展新賽道。
一是立足本土特色,塑造“佛山人”的在地文化符號。充分發掘、廣泛征集具有佛山鮮明特色的標志性事物,強化佛山符號辨識度和地域區分度,儲備佛山體驗游在地資源。精心設計、全力打造“做一天佛山人”全周期體驗類品牌活動,突出生活休閑、實踐沉浸、文化感悟導向,重點融合功夫、陶藝、剪紙、粵劇、醒獅、龍舟、美食、工業產品等聲名在外的佛山意象,以及佛山人的煙火日常,通過現場打卡、頒發證章提升活動儀式感和參與者歸屬感。不定期發放消費卡、套票、優惠券,鼓勵商家推出趣味體驗置換消費活動。
二是響應群眾意愿,推出“佛山辦”的大型全民活動。繼續辦好50公里徒步、佛山“西甲”、大地藝術節等全網關注的熱門活動,以及行通濟、北帝誕、秋色巡游、龍舟競渡等傳統民俗活動;升級知名度不高但有一定基礎的鄉村定向越野、環島馬拉松、戶外活動季等。采取市民群眾自發組織、政府搭臺保障、社會支持贊助的模式,引導利用周六日、夜間業余時間,在全市范圍多點鋪開適合規模人群報名參與的文藝選秀活動、綜藝挑戰節目、生活服務節目等,增強活動中各方面人員的體驗感、愉悅感和成就感。同時,擴大受眾范圍,提升落地服務,吸引廣大外地游客慕名前來參與、觀看。
9月1日,“健力寶杯”第十七屆佛山“西甲”足球聯賽中,球員正在奮力拼搶。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王澍攝
三是聚焦居旅宜怡,建設“佛山派”的休閑友好城市。以開門迎客、舒心自住的心態全面扎實開展創文工作,給市民和游客留下干凈衛生、文明禮貌、活力有序的城市印象。布局營建適合交友、休憩、打卡,兼具審美價值、實用功能的中小型休閑場所,如口袋公園、主題廣場、城市會客廳等,將佛山建設成家門口的休閑勝地。邀請知名媒體、網絡大V以“城市大休閑、鄉村微度假”為主題,體驗記錄在佛生活;倡議培育酒店旅館、出租車、餐飲等行業從業人員,中小學生、青壯年群體成為城市推薦官;面向市民游客發起“佛山心動瞬間”征集活動。
旅游業正在被重新定位。中秋國慶前夕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》,字里行間中對旅游業的期待已遠遠超出簡單的復蘇目標。佛山要準確領悟相關文件要旨深意,進一步加深甚至超越對“全域旅游”“旅游+”等概念的理解,深刻認識旅游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、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,努力開辟具有變革性、引領性、全局性的旅游新賽道,將旅游這副牌打得精彩、打出響聲。
劉軍:以高質量賽事演出 打造旅游消費新觸點
觀察今年國慶黃金周,最熱的消費新潮流莫過于體育賽事與演藝市場,攜程數據顯示,國慶黃金周期間,演出、音樂節等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3-4倍。
很明顯,高品質的賽事與演出,成為一座城市吸引游客到訪的全新觸點。
佛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,具有豐富且底蘊深厚的藝術表演、競技比賽的文化資源和社會資源,完全可以將“推動演出賽事高質量發展”作為新觸點,以此促進佛山文旅消費和假日經濟發展。
第一,改進服務消費,推動擴容提質。今年國慶期間,佛山舉辦的“國潮音樂節”吸引了眾多游客,但也有部分游客反映現場秩序紊亂、交通不便、工作人員態度不佳等問題。為打造高品質演出賽事,佛山應大力營造良好消費環境。首先,加大對演出活動的支持力度,加快審批流程,增大活動供給。在舉辦演出賽事時,做好大型活動緊急情況預案及員工培訓,并解決現場可能會出現的排隊久、停車難等問題。此外,要大力推進消費維權服務站建設,充分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市場秩序。通過高質量的演出賽事服務,打造高質量的演出賽事供給,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。
第二,學習優秀經驗,做大體育消費。2023年中秋國慶期間,延續兩個月的佛山“西甲”賽事達到全民狂歡的高潮?!拔骷住逼陂g,三水聯動賽事舉辦了美食啤酒節、全民歌會等活動,通過“足球+文旅+消費”一體化打造,吸引了眾多游客到三水旅游消費。包括佛山“西甲”、貴州“村超”等在內的城市文體演出或賽事經驗非常值得總結學習。在節慶期間,佛山可以充分利用體育資源、文化資源,舉辦富有特色的全民賽事活動,提高群眾的參與度,擴大消費需求。
三水美食啤酒節現場。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周春攝
第三,抓住“流量密碼”,塑造城市形象。佛山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城市。通過民俗文化與演出賽事的結合,推出符合自身定位的周邊文旅產品,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文旅融合IP,找到屬于佛山自己的“流量密碼”。在舉辦大型演出賽事活動時,佛山應發揮自己特長,充分挖掘醒獅、武術、龍舟等民俗文化,將這些文化與演出賽事融合,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主題活動。此外,還可以利用小紅書、抖音等互聯網平臺,強化文旅宣傳推廣和社群口碑營銷,以此塑造城市形象,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,促進城市文旅消費。
編輯/黃昭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