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來人往的佛山祖廟門前,兩個小男孩高舉草龍、手舞足蹈,手舉蓮花的女孩緊隨其后……這組名為《秋色·舞草龍》的雕塑所展現的歡樂景象,正是舊時佛山秋色的傳統節目——舞草龍。
祖廟門前的雕塑《秋色·舞草龍》。/資料圖片
“在佛山,秋色是秋收時人們慶祝豐收的慶典,是全城參與的一件大事?!钡袼茏髡?、佛山雕塑院原院長薛里昂介紹。
舞草龍
佛山秋色最初的雛形
薛里昂現已90歲,這組雕塑是其退休后在祖廟路提升改造時所創作。據當時祖廟路商業街雕塑項目負責人,佛山市藝術創作院·佛山雕塑院院長簡錫昭介紹,2000年祖廟路提升改造時,共設了9組古鎮情懷系列雕塑,其中就有兩組是表現佛山秋色盛景的題材,除了祖廟門前的《秋色·舞草龍》,還有麗園廣場的《秋色·鬧花燈》。
薛里昂出生于順德,1962年來到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工作,無數次聽秋色藝人談起佛山秋色的盛況,還看過舊時佛山秋色的老照片?!罢麄€節目都很吸引人,很震撼,可以說是萬人空巷、四鄉云集?!毖锇赫f,每到秋色,佛山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會拿出精彩的手工藝作品進行展示。舞草龍是舊時佛山秋色的傳統節目,晚上秋色巡游時,在稻草龍上插上香,很好看也很有氛圍感。
在佛山民間,有“無龍不成秋色”之說。用稻草扎成龍來舞,據說是佛山秋色最初的雛形。佛山市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關宏參加佛山秋色活動多年,在對佛山秋色進行田野調查和總結專家學者的研究后提到,秋色的雛形,以孩童扎草龍進行舞龍為契機,成為最初的儀式形式。
單一到多元
佛山秋色內涵逐漸豐富
據民俗專家研究,佛山舞草龍出現在明代永樂年間。時至今日,在南莊上元,都還有舞火龍的習俗。
明清時期已成為天下四大聚之一的佛山古鎮,手工業和工商業十分繁榮。因此,秋收后巡游慶豐收的,除了農民,還有眾多手工業者和工商業者。異常發達的手工業培養了不少能工巧匠,人們在秋季豐收時,用手工業的邊角廢料和小商販余料,制作各種手工藝品,參加游行。
及至明正統年間,秋色的發展已經從較單一的舞龍形態,逐漸有了雜扮故事、鑼鼓助陣、中秋燈火通明等內容,成為佛山秋色的特殊含義和豐富內涵,發展為完整的七色:燈色、景色、水色、車色、馬色、飄色和地色。
歷久彌新
佛山秋色與時俱進
佛山秋色內涵豐富,著名的竹枝詞有云:“柚燈如晝妒姮娥,沿街絲竹按節歌。紙馬蓮舟都入畫,果然秋色比春多?!?/p>
近十幾年,佛山秋色巡游都沒有舞火龍出現,而用金銀龍或其它龍進行表演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,佛山秋色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內涵。譬如,1988年,結合時代交通工具,巡游時,舞龍者乘坐在摩托或自行車上,將龍的支桿綁在車后面,在摩托和自行車行進過程中進行各種花式表演。
此外,秋色活動參與范圍也越來越廣。2016年,除了佛山各行各業,還邀請了對口幫扶地區、明清時期著名“四大名鎮”的其他三個名鎮、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城市以及國外友好城市代表參與。2019年加入泛珠三角概念,更多省市來到佛山參加秋色系列盛大活動。
文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黎紅玲
編輯/黃昭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