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山在線

建設國家中醫藥強市 擦亮佛山中醫藥名片

佛山素有“嶺南成藥發祥地”“嶺南藥祖”“廣東成藥之鄉”等美稱。千百年來,佛山中醫藥充分發揮除疾保健作用,陳昭遇、梁財信、管鎮乾、李廣海等名醫輩出,陳昭遇參與編撰的《開寶本草》《太平圣惠方》以及曾仕鑒的《醫方》、邱熺的《引痘略》等醫著宏富,梁仲弘、馮了性等知名品牌在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國家深受青睞……

市民在佛山中醫藥文化館參觀。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周春攝

2022年11月6日,中醫藥文化體驗活動在城南馮了性國醫館舉行。圖為小朋友們在學習認識中藥材。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符詩賀攝

一方制藥致力研發創新,推動中藥配方顆粒產業標準化、現代化。/資料圖片

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和瑰寶,佛山中醫藥歷史積淀深厚。近年來,我國全面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,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,佛山市全力建設國家中醫藥強市,中醫藥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。

今年以來,佛山市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,耗時7個月,深入市直和五區中醫醫療機構、企業開展調研,并前往甘肅等地學習中醫藥發展先進經驗,結合其他城市創新舉措對比研究,形成了《傳承推廣佛山中醫藥文化 推動我市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報告(送審稿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?!秷蟾妗方ㄗh佛山從傳承推廣中醫藥文化、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、推動中醫藥產業集約發展、加強人才培養和合作交流等方面,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,促進佛山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再上新臺階。

現狀 我市中醫藥傳承發展仍存在一定短板

市政協調研組發現,佛山中醫藥雖然基礎良好,但在文化傳承推廣、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、科技創新、人才儲備、產業帶動力等方面還存在短板,與“中醫藥強市”建設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。

文化傳承推廣方面,佛山缺乏功能完善的中醫藥文化地標和科普陣地,缺乏具有嶺南特色的中醫藥博物館。截至今年3月,佛山有在建博物館類156家,但至今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中醫藥文化博物館。目前只有位于佛山圖書館五樓,面積500多平方米的佛山中醫藥文化館。不管從城市形象還是宣介功能等方面,都難以同“萬億城市”“嶺南藥鄉”“博物館之城”美譽相匹配。

現行醫保政策支持中醫藥傳承推廣的力度也存在不足,醫保醫藥服務管理中的中醫元素較少,中醫診療項目和中醫藥納入醫保目錄的數量有限。在《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、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診療項目目錄(2022年)》中,中醫及民族醫診療類項目132項,只占全部診療項目(4337項)的3.04%。

而在人才方面,佛山中醫藥人才儲備不足。根據《佛山市中醫類醫療結構發展現狀統計分析》,2022年全市中醫類執業醫師為4125人。每萬人口中醫類執業醫師人數,廣東省為4.47,珠三角為4.71,廣州為6.85,而佛山僅為4.32,低于省和珠三角平均水平。全市中藥師也僅有843人,人才競爭力相對不足。

建議一

踐行中西醫“同病同效同價”

一直以來,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綜合改革工作,多舉措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,大力實施中醫藥名院、名科、名醫、名藥“四名”工程,持續提升中醫藥醫療服務能力。

截至2022年底,全市中醫類醫療機構共有403家,其中三甲公立中醫醫院3家;中醫床位數為7225張,較2021年增長10.8%,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床位數為0.76張。五區均有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,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置中醫館,可為市民提供中醫藥診療、康復、治未病等服務。但是,目前全市提供普通門診統籌結算服務的中醫類定點醫療機構僅有89家,占比40%,加上現行醫保政策支持中醫藥傳承推廣的力度不足,影響群眾就醫獲得感。

《報告》建議,完善中醫藥醫保政策、價格政策,切實踐行“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”理念。具體做法包括,適時調整中醫優勢住院病種中醫類治療費用條件、擴大中醫優勢住院病種范圍、擴大現行基本醫療保險服務項目中中醫類項目的數量、提高中醫類治療項目報銷比例等,既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診療的優越性,又減輕患者負擔。

建議二

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

目前,全市共有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2名,廣東省名中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25名,省名中醫27名,市名中醫10名,從國醫大師到市名中醫的各級名中醫傳承工作室40個。盡管如此,我市中醫藥人才儲備、人才競爭力仍相對不足,五區中醫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。

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?!秷蟾妗方ㄗh,實施中醫藥領軍人才支持計劃,完善領軍人才培育推薦制度,健全具有市場吸引力的人才獎勵補助與生活保障體系。同時,要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方式,健全完善師承、院校、繼續教育相融合的中醫藥傳承機制,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創辦中醫學院或在現有的醫學院開設中醫專業。此外,加強名師傳承工作室建設,發揮各類名老中醫專家作用,不斷擴大師帶徒范圍和規模,為佛山中醫藥傳承發展培育更多后備力量。

建議三

推動中醫藥產業強鏈補鏈

目前,我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中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達200余種,其中不乏“傷科黃水”“陳渭良傷科油”“骨補丸”等名方名藥。

佛山中醫藥制造業已邁上集團化產業化發展道路,截至2022年底,全市共有34家中藥生產企業,規模以上中藥生產企業22家,馮了性、德眾、一方、環球等企業依托各自優勢錯位發展并實現穩步增長。

《報告》建議,佛山應立足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基礎和制造業發展優勢,抓好中醫藥科研平臺建設,提升中醫藥科創水平,促進臨床科研成果產業化;實施“佛山中成藥二次開發”項目計劃,培育更多爆款“佛藥”;強化“智能制造+中醫藥”融合,培育壯大中醫藥新興產業;推動康養市場新發展,讓中醫藥康養文化融入大眾生活。

同時,依托“佛山制造”基礎,持續推動中醫藥產業強鏈補鏈,構建集現代中藥研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藥飲片加工、中藥材提取物生產、中藥保健品、中成藥制造和綜合配套服務齊全的產業鏈,打造中成藥現代產業高地。

建議四

建設中醫藥文化博物館

組建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宣傳專家隊伍,建設佛山中醫藥文化館、健康主題公園中醫藥園,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“五進”“名中醫講堂”等活動……多年來,我市多形式花樣傳承推廣中醫藥文化,提升群眾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。

如何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?《報告》建議,規劃建設佛山中醫藥文化博物館,打造融建筑、自然、城市和傳統文化于一體的中醫藥科普宣教文化地標,夯實中醫藥文化傳播基礎;制作高質量文化產品,講好佛山中醫藥故事,策劃拍攝《中醫藥在佛山》系列紀錄片;將中醫藥文化宣教工作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,營造“學中醫、信中醫、用中醫”的濃厚氛圍;全面開展佛山中醫藥傳統文化要素普查工作,持續發掘佛山中醫藥歷史文化價值,并加大對中醫藥文化遺跡的挖掘和保護修繕力度,串聯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中醫藥歷史文化街區。

佛山市政協委員、國藥集團馮了性(佛山)中醫藥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文漢表示,中醫藥脫離不了歷史,《中醫藥在佛山》紀錄片應重點介紹佛山中醫藥發展歷史上的人物、故事,把佛山的名藥、名醫、名企串聯起來,擦亮佛山中醫藥名片。

佛山市政協委員、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主任高修安建議,佛山打造中醫藥歷史文化街區應選取有歷史文化背景的祖廟片區、東平社區等地,匯聚地道佛山藥材的銷售、展示、鑒定、中醫適宜技術推廣,為廣大市民提供接觸佛山中醫藥的便利和好處。

此外,調研組還建議,我市應充分發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的獨特區位優勢和作用,推動佛港澳醫藥產業深度合作,加強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交流,推動“佛藥出?!?,擴大佛山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。

文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談飛洋、何其輝

編輯/蔡僑虹




18禁无翼乌工口全彩大全,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国产,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,毛茸茸的老人BBWWBBWW